2009年,白清堂與張大千之女張心瑞,之子張保羅在臺北。
白清堂,1974年生,中國美術學院學院研究生畢業,師從賈又福。
現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潑墨協會副主席、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化部“一帶一路”藝術交流協會畫藝委員會副主委、中國當代潑彩藝術研究院院長、大陸地區大風堂掌門人。
作品《氣合八荒》、《寒鴉》、《行道》、《月下求枝》、《暮雪千山》、《流影未央》拍賣價格均過百萬,其中《寒鴉》在2018年蘇比富秋拍中成交價高達487萬元。
2019年4月1日,張大千逝世36周年忌日的前一天,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了紀念這位“五百年來第一人”,特別攜手臺北歷史博物館,用整個臺北故宮正館二樓西側的書畫展廳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人生如茶,靜心以對,白清堂獲邀參加并發言,同時由張大千兒子張保羅與張大千之女張心瑞授予白清堂為中華大陸地區“大風堂”文化傳承使者。
張大千兒子張保羅與張大千之女張心瑞授予白清堂為中華大陸地區“大風堂”文化傳承使者。
新時代不斷的熱情與個性,逐漸想脫離傳統集體意識形態的束縛,它們我行我素、率性的內心像脫韁的野馬。
但是,看水是水,望山是山,返璞歸真始終是所有人最終的歸宿。當然,可能絕大部分人在一生中走不到這里。
心靜無塵,自有超然畫境。
白清堂是70后藝術代表人物之一,對儒釋道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自己厚重的信仰與理解,無論當今外界如何變幻莫測,他都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對自己對藝術的要求都精益求精。他的為人一直是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始終以一顆平;磉_的心來面對生活。
畫家看山水,就不能只看風景,不看意境。同樣,作畫時也不能只畫樹木,山行與水波,還要透過山水看到安住、淡泊與禪境。
他的藝術作品總是表現出靈魂深處的一種思考,一種人與自然的碰撞與融合,或者說他在表現一種心靈深處的東西。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就是以一種簡單的形式表達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白清堂作畫毫不矜才使氣,意境蘊含筆觸之間,所以越看越有味。而他淡泊的心境透過畫面能給觀者帶來少著人間煙火氣,平淡、恬靜、沖逸的韻致。
崔如琢曾評價:“白清堂精于傳承,勤于書法,性子淡泊,筆墨品質出眾。他在主客觀之間的處理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的作品生動自然,厚重深邃、大度從容,相比他的作品,我更喜歡他的氣質!
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評價道:“白清堂在追求‘氣韻生動’的路途中明白了自己的方向,這可能是他‘遷想妙得’的收獲。他的作品具有‘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這在畫家中是非常難得的!
榮寶齋畫院院長郜宗遠評價:“白清堂的性格相比張大千更淡,他的作品更空靈,我個人很喜歡他的作品透露出來的氣息!
聲明:中華娛樂網刊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版權歸作者所有,文字和圖片均源自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更多同類文章敬請瀏覽:綜合資訊